1月10日,南昌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在前湖迎宾馆会议中心隆重开幕。
出席市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市政协十五届五次会议的代表、委员们分组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报告,现场气氛热烈。代表、委员们踊跃发言,在总结我市去年成绩的同时,对今年工作的总体安排部署、各项重点工作和热点问题集思广益,为南昌全面落实省会引领战略,深入推进“一枢纽四中心”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洪观新闻记者 吴潇远 万敏 肖周 刘宁昕 欧阳雨婷/文 影视部/图
打造更具南昌“辨识度”的文旅品牌
市人大代表,南昌县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 魏 沫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繁荣发展文体旅游,持续促进文体旅融合。着力打造全球旅游目的地、全国旅游新高地、全省旅游黄金地。
一年来,南昌县陆续举办了南昌县原城纪跨年星光夜、中秋国庆盲盒探宝、第八届莲花经贸文化节、第十七届南昌樱花节、第四届南昌县迎春灯会等一系列主题鲜明、各具特色的文旅活动30余次,大小活动400余场。截至2024年11月,全县累计接待游客突破4800万人次,“大美昌南·五彩福地”文旅品牌进一步擦亮。
为进一步增强南昌的城市吸引力、竞争力、影响力,打造更具南昌“辨识度”的文旅品牌,建议:
一、深化“政策扶持”与“精准施策”相结合。抢抓南昌过境240小时免签政策利好,积极对接出台更多便于文旅活动开展的相关政策,承办一批有品牌、有影响的大型文旅活动,积极吸引境内外游客来昌。对各县区今年计划举办的大型文旅活动,给予县区出资额补助和资金奖励,进一步增强县区做好文旅活动的积极性。
二、推动“有辨识度”与“有小角度”相协调。学习借鉴国内外城市成功经验,对南昌旅游、餐饮等品牌进行总结提炼,让南昌的旅游景点、美食小吃更“火出圈”,形成热门话题和引爆点。同时,找准小切口、小角度,对南昌地域特色、地区宝藏等文旅底蕴进行挖掘,拍摄宣传短视频,不断提炼南昌特色文化符号。
三、推动“全时旅游”与“全域旅游”相统一。持续打造“四季”文旅节事品牌,提炼形成类似“八个一旅游品牌”或者“春,夏,秋,冬”四季游等品牌内核。同时,结合县区文旅资源和文旅特色,优化一批县区联动的优质二日游、三日游旅游线路,打造全领域、全时空的旅游品牌。
治理到小区 服务到门口
市人大代表,西湖区桃花街道党工委书记 曾伏良
政府工作报告积极回应民生关切,强调要从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织密扎牢民生事业保障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年来,西湖区桃花街道聚焦民生“小”切口,办好惠民“微”实事,为群众的幸福生活“升温加码”。高标准打造街道、社区“5+2”就业之家,召开专场招聘会12场,达成就业意向320人,并作为唯一街道代表,在全省“5+2”就业之家建设推进会上作经验发言。新建设东岸社区等3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个社区助餐点、1个社区“幸福食堂”,让老年人尽享幸福“食”光。在全区率先启动小区电动车棚加装项目,新增电动车棚145个,用心解决居民停车难、充电难的问题。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为此,建议:
一、实施基层党组织先锋引领行动。加强小区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引导物业服务企业提升服务质量,融入小区治理。同时,健全物业行业监管机制,开展便民惠民服务,不断提升居民便利度、获得感。
二、实施“幸福圆桌会”提质升级行动。深化“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常态化召开“幸福圆桌会”,围绕群众所思、所盼、所急协商议事,共同协调解决小区治理中的难题。同时,加强小区业委会建设,推动居民共建共治共享。建立健全小区重大事项决策机制,推行小区重大事项决策“三审两公开一备案”制度、小区资金资产管理等制度,规范小区运行。
三、实施基层治理固本强基行动。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全力抓好隐患排查、综合治理等各项安全防范工作。加大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非法集资等打击力度,努力守护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严格监管食品安全,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心、吃得放心。
四、实施“幸福小区”示范创建行动。完善养老服务站、邻里驿站、文化长廊、居民书屋等小区功能设施,推动康养照护、托育托幼、文体娱乐、便民服务等向小区延伸。
科技创新引领南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科协界别委员,南昌智能新能源研究院动力系统研究所副所长 刘登程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4年南昌聚焦科技引领,创新动能持续增强,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突破2.0%。这极大地提升了我们科技创新工作者的信心。
2024年,南昌深入推进“8810”行动计划,让身处汽车产业链之中的我们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南昌智能新能源汽车研究院不仅与江铃集团积极配合,搭建了“人才引培基地”“研发创新基地”“产业孵化基地”和“服务检测基地”,还为江铃培养了10名工程博士、116名工程硕士,成功孵化了3家子公司。
报告中还指出,2025年,南昌“鼓励各类创新主体争创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去年我们与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一起成立了汽车板块的省级重点实验室,相信在南昌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今年可以取得更多更好的突破,为江西的汽车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助力。此外,报告中还指出,南昌将“积极争取高水平大学在昌建设新校区、高等研究院,建设同济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江西基地……”我院作为同济大学与南昌市政府共同成立的新兴研发机构,将大力配合此项工作的进行。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强化产业化功能,通过引进、孵化项目,计划在未来5年内实现30亿元产值效益,为南昌汽车产业作出新的突出贡献。同时,我们还将通过积极与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开展前瞻技术研究,积极申报国家、省、市科技项目,并与江铃等本地龙头企业开展横向课题,持续引领江西汽车技术发展。
去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多措并举促消费
市人大代表,新建区商务局局长 裘小亮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全方位扩大需求。更好统筹供给侧和需求侧,推动促消费和扩投资协同发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年,新建区入选江西省首批家居下乡试点县区,获得500万元资金支持,带动家电、家居市场销售额2570余万元;发放汽车消费券300万元,累计拉动汽车销售额达3.84亿元;成功入选了第二批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案例集。
为推动全方位扩大内需,大力提振消费,建议:
一、盘活资源,释放潜力。加大消费补贴力度,出台一系列促消费举措,针对家电、汽车、住房等品类,消化一批耐用消费品存量,加速释放红利。打造高能级高品质城市商圈,形成主题式、场景式消费空间,提升吸引力,形成消费动能。激活农村消费市场,完善农村物流体系,鼓励电商平台下沉农村市场,推动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释放农村消费潜力。
二、培育新机,激发动能。引入特色餐饮、休闲娱乐、文化创意等业态,打造集“食、游、购、娱”于一体的夜间消费集聚区。发展绿色消费,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消费者购买节能家电、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产品,推广绿色建筑、绿色出行,引导绿色消费理念。拓展服务消费,大力支持发展家政服务、养老服务、教育培训等服务消费,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服务消费需求。
三、优化环境,升级体验。加强市场监管,完善消费者投诉处理机制,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优化消费配套设施,在全市主要商圈推进智慧化建设,通过建设智能停车系统优化交通、停车等配套设施,为消费者提供便捷、舒适的消费环境。
让市民在家门口享受高质量医疗服务
无党派界别委员,南昌市知联会副会长,南昌市第一医院副院长、消化科主任 方 念
政府工作报告中,2024年工作回顾客观精准、硕果累累,2025年工作规划目标清晰、举措有力,既承接以往工作脉络,又融入创新思路,充分反映全市干部群众心声,势必聚合各界才智,催生推动发展的澎湃动力。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医院建设、卫生健康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报告中提到,2024年全市“4+2+2”医疗卫生体系基本构建,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加快推进,提升了城市的医疗服务水平,增强了市民的健康福祉。
当前,我市的医院建设正朝着现代化、智能化等方向快速发展。比如,新建设和改扩建的多家医院不仅硬件设施一流,还注重引入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如远程医疗、智能诊断系统等。我市还积极推动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通过优化医疗资源布局,让优质医疗资源更加均衡地覆盖城乡,减少了患者跨区域就医的不便。
此外,我市在惠民医保方面出了不少务实举措。一方面,通过扩大医保覆盖面,提高报销比例。特别是针对困难群体,实施了更为精准的帮扶措施,如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减轻了市民就医的经济负担。另外,“洪城惠民保”上线运行,作为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有效补充,让惠民更有力,给市民带来更多的实惠。另一方面,我市还积极探索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鼓励医疗机构提供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控制医疗成本,实现医保基金的可持续运行。
未来,我将通过调研方式形成提案,建议政府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同时,持续关注医保政策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研究如何扩大医保覆盖范围,提高医保报销比例和额度,尤其是对重大疾病、慢性病患者的保障,让市民在家门口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均衡优质公平教育稳民生
教育界别委员,安义中学党总支书记 骆巧弟
聆听政府工作报告后,尤其是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方面,提到了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作为教育界别的市政协委员,我见证了南昌在义务教育领域精耕细作,取得了“均衡优质公平教育稳民生”的不凡业绩。
南昌深入实施“全市中小学校网点建设补短板三年攻坚行动”,持续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提升教育质量、改善教育结构上“补短板”,在优化资源配置、缩小发展差距中“强弱项”,扎实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随着南昌中学、行知中学等一批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精心谋划,切实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美好向往,让“上好学”的梦想照进了现实。
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保障教育公平,南昌在2024年9月率先建立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阳光分班”的长效制度和监督机制,杜绝任何形式的重点班、快慢班、实验班、教工班以及其他形式的特殊班级,确保生源分配均衡、师资配备均衡。除特殊教育外的起始年级新生全部纳入“阳光分班”范围,这让学生们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拥有公平竞争的机会。
2025年,我们将聚焦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这一项工作,将学校各个硬件软件都朝着国家优质均衡的方向去打拼。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一个核心支撑。我们将加大人才体系的建设,为教师提供更多样化的专业成长平台,提升教学能力与教育理念。同时,作为教育界别的市政协委员,接下来我们还要努力增强履职本领,为全面推动南昌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