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南昌日报
05:综合新闻
候鸟北迁 南昌有爱
  候鸟云集

  □洪观新闻记者 高学斌/文 侯欣伟 成奔/图

  

  “看,又有一群东方白鹳飞走了。”天刚亮,李建新和他的同事们就背上包、拿上望远镜出门了。作为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以下简称“保护区管理局”)南山管理站的站长,李建新每隔一段时间就要乘船沿着长约20公里的巡查线路往返两次,护航候鸟迁徙。

  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水鸟迁飞网络的重要节点,保护区内的南矶湿地不仅是越冬候鸟的“补给站”,更是北迁前的重要集结地——数以万计的大雁、小天鹅、东方白鹳等越冬候鸟在此集结,为即将开始的迁徙储备能量。为保障候鸟北迁安全,南昌市正通过巡护排查、伤鸟救治、智慧监测等一系列举措,为候鸟提供优质的栖息环境和安全的迁飞通道。

  人工护航迁徙通道

  在南矶湿地的子湖泊中,成群的大雁、白鹤、小天鹅或在深水、浅水区觅食,或在草洲上嬉戏;天空中,东方白鹳不断盘旋,发出北迁“集结号”。

  湖泊的芦苇丛中,一条小船在水中缓慢前行。

  “现在是候鸟北迁时节,我们要把集结地和北迁通道‘打扫’干净,让越冬候鸟有一个舒适的北迁环境。”李建新说。

  常年风吹日晒让李建新的脸变成了赤红色,他笑言这是巡护留下的印记。

  南矶湿地共设有3个保护站,根据各个碟形湖的位置,划分了5条巡护路线,李建新所在的南山站负责其中两条线路,每周至少外出巡护5次。2014年,李建新来到南山管理站从事野外监测巡护工作,这几条候鸟北迁通道,他自己都不记得走过了多少遍。

  如今,随着候鸟迁徙期的到来,李建新和巡护员们的工作也愈发忙碌。

  “我们在巡查过程时要及时清理危害候鸟北迁的不利因素;同时与当地政府部门联合在保护区出入口设置哨卡,进行24小时检查及宣传工作。”李建新说。

  在鄱阳湖,湖泊湿地、洲滩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三角洲湿地等多种湿地类型并存,满足了不同鸟类的生态需求。对这些“远方来客”,南昌的相关保护举措越来越到位。从出台《江西省鄱阳湖自然保护区候鸟保护规定》,用法律武器保护候鸟,到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开展鄱阳湖及五河10年禁渔,这些强有力的举措,为候鸟创造了更好的栖息环境。

  科学保障候鸟“补给站”

  今年2月28日,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开展了2024—2025年度第十五次越冬水鸟同步调查。本次调查监测到各类越冬水鸟6目11科31种共计约6万羽,种群主要集中在雁形目约2.1万羽。其中不少是东方白鹳、白鹤、白头鹤、白枕鹤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候鸟的分布和活动已进入‘备战状态’。”新建区南矶乡综合行政执法队队长胡江告诉记者,随着水位上涨,冬候鸟集中在水面开阔的浅水区补充体力,并开始短距离编队飞行训练,以提升迁徙时的协作能力。此外,不同种类候鸟混群活动的现象增多,反映出北迁前的适应性调整。

  此外,保护区管理局还利用无人机、红外相机等设备,对保护区进行全天候监测。“过去靠人力巡查,如今无人机半小时就能覆盖一片湖区,效率提升数倍。”保护区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保护区内新增了12个高清摄像头,可自动识别盗猎行为并报警;无人机每日巡航覆盖80%以上湖区,效率较人工巡护提升3倍。“智慧湿地”平台整合气象、水文数据,为候鸟迁徙提供风险预警。“我们在保护区出入口设立24小时检查哨卡,严禁车辆进入核心栖息区,减少人为干扰。”南矶乡乡长蔡晓辉说。

  多元参与绘就生态新画卷

  2020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全面禁捕,正式开启“一江两湖七河”10年禁捕周期。从那一刻起,周边村民从生态保护的“旁观者”转变为“守护者”。

  “我们鄱阳湖是风水宝地,天上飞的是国宝,地下走的是珍宝,洲上长的藜蒿是饭桌上宝……”在新建区昌邑乡昌北村的戏台上,昌邑乡西门候鸟保护采茶戏剧团的演员们正在为村民们演出戏剧小品《保护候鸟 人人有责》。

  “我们剧团演出大多是在农闲的时候,演出的剧目主要是与湿地和候鸟保护工作相关的作品,例如《保护候鸟,人人有责》《白鹤‘三送’》等。”剧团负责人陶学荣说,该剧团也是我省第一个致力于候鸟保护宣传的采茶剧团。

  如今,爱鸟、护鸟在赣鄱大地蔚然成风。候鸟医院、候鸟保护采茶剧团等一大批民间组织相继成立,群众自发救助伤病候鸟、宣传生态保护、巡护湖区。

  “警察同志!我在湖边发现一只长相很奇怪的鸟,它好像受伤了。请求警方救助。”2024年12月的一天,市公安局新建分局南矶派出所接到游客报警求助,所长刘万里立即带领民辅警赶赴现场。

  根据长年驻扎鄱阳湖区的经验,刘万里认出了这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我们联系了相关工作人员对这只候鸟进行前期救治。”南昌新建区南矶乡派出所民警朱元伟说。经过救治,目前这只东方白鹳已无大碍。

  候鸟保护不仅需要政府行动,更依赖全民参与。

  从执法铁腕到科技赋能,从社区共管到全民参与,南矶湿地正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篇章。随着北迁高峰临近,数万羽候鸟将陆续启程,而这片湿地的守护故事,将继续为全球候鸟迁飞网络提供“中国方案”。

  如今,随着夏候鸟迁徙季拉开序幕,不少临湖村庄也变身“生态旅游地”,依托候鸟带来的“生态流量”,我省大力发展“观鸟经济”,探索出一条以“生态观鸟+”为特色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候鸟来了,游客也多了。尤其是节假日,都忙不过来。”在南矶乡经营饭店多年的农家乐老板陈凡云说。

  “每只候鸟的平安迁徙,都是生态文明的缩影。”李建新说,候鸟年复一年归来,在南矶湿地保护区安全栖息越冬,是对保护区生态保护成效的最好认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南昌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南昌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要闻
   第04版:特别报道
   第05版:综合新闻
   第06版:今日关注
   第07版:都市广角
   第08版:专版
候鸟北迁 南昌有爱
坐公交“招手就停”是种什么体验?
为健康把关! “国家喊咱减肥了”
传统道路客运“蹚”出“运游结合”新路子
南昌日报综合新闻05候鸟北迁 南昌有爱 2025-03-14 2 2025年03月1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