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观新闻记者 蔡欢 文/图
3月6日起,我市对14条公交线路的部分城区外围站点试行“招呼式停靠”。连日来,记者乘车体验发现,“招呼式停靠”公交线路提升了公交线运行速率,节省了乘客的出行时间,这种人性化的公交服务获得了“尝鲜”乘客们的点赞。
体验:出行更快捷
3月12日9时许,在昌南公交枢纽站台,179路公交车缓缓驶来。记者看到,车辆挡风玻璃右下角贴有“招呼式停靠”的标识。记者提前招手示意,车辆慢慢靠近站台。上车之后,179路驾驶员万上平提醒记者,这是“招呼式停靠”线路,如需下车可提前按铃或口头告知他。同时,后车门的扶手上也贴有“下车请按铃”的提醒。
3分钟后,车辆即将达到南昌邮区中心局站,车内响起了“招呼式停靠”的相关提醒,万上平在确认车上无人示意下车后,便直接驶离该站。
万上平告诉记者:“179路全长36.5公里,设置站点61个,单趟开下来起码要2小时,自‘招呼式停靠’服务上线后,运行时间缩短了15至20分钟。特别是对于需要长距离乘坐的南昌县向塘区域周边的市民来说,出行变得更加舒适和快捷。”
在当日晚高峰时段,记者体验了同样是“招呼式停靠”线路之一的178路公交车。一同在该站上车的乘客万千对于线路的新变化频频点赞,她说:“以前碰上公交站台‘排长龙’,进出站都得花不少时间。现在,要是运气好的话,可以‘一站式’直达家门口,通勤路比以前顺畅多了。”
市民:部分细节有待优化
家住司马庙附近的刘阿姨每天下午都要去儿子家做晚饭,25路公交车是她的出行首选。得益于“招呼式停靠”方式的推出,她的出行路变得更加舒适、便捷。
“我儿子家住在金沙大道附近,25路可以直达。以前站站停的时候,车一停一启,就容易晕车。现在好了,不仅运行速度更快,坐起来也更稳了。”刘阿姨告诉记者,通过近段时间的体验,她发现了一些需要优化改进的地方,“早晚高峰,乘坐25路的市民还是很多的。车内一拥挤,就难免出现来不及按下车铃,或者司机听不清乘客口头提醒的情况,我担心可能会有人坐过站。希望今后能够完善相关设施设备,例如,增加一些提醒标识、增设下车铃按钮等。”
公交:将在更多线路推广
“招呼式停靠”是继去年我市推出“需求响应式公交”后的又一创新之举,旨在通过灵活停靠,来提升公交线路运行速度,减少乘客出行时间。
南昌公交运输集团运调处处长王小平用“高效、便捷、人性化”总结了“招呼式停靠”的优势。“我们考虑通过这种灵活的停靠方式,来进一步提高出行效率、运营效率,让更多的市民愿意选择公交,绿色低碳出行。”王小平说,在实地探勘、反复测算后,南昌公交结合实际客流情况,首批选择在南昌县、安义县、进贤县、青云谱区、新建区、南昌高新区的14条公交线路的部分外围站点设置“招呼式停靠”。
记者注意到,这14条线路多为运行距离较长,且线路上很长一段在郊区运行,或线路上某一段区间经常有连续数站无人上下车的情况。以158路南昌至进贤为例,整条线路全长60公里,设置站点20个,单程运行下来至少需要130分钟。如今,通过对13个站点实行“招呼式停靠”,运行时间至少缩短10至15分钟。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到郊区、社区、景区、站距较长的线路调研,进一步优化完善试点线路,并逐步在更多的线路上推广。”王小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