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南昌日报
03:财经纵横
叠翠云雾间的“金山银山”

  

  游客体验采摘乐趣

  □ 洪观新闻记者 熊婷婷 文/图

  仲夏时节,驱车行驶在湾里管理局蜿蜒的梅岭山路上,苍翠山峦映着湛蓝的天空。位于太平镇南门分场的世外桃源果园内一片丰收景象,沉甸甸的果实挂满枝头。

  从桑葚莓果,到桃梨林果、葡萄满架,再到菌丝繁茂、林下药的产业基地,清香四溢的花圃,一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画卷,在这片平均海拔841米的山林徐徐铺展。

  近年来,依托梅岭丰富的森林资源,湾里管理局不断探索森林经济发展新模式、新途径,大力发展林果、林药、林茶等多业态,绘好“林地+”这张产业图,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赢,走出了一条林地生金、助农增收致富的新路。

  从“种山”到“生金”

  周末上午,记者来到世外桃源果园。还没进果园,就看见大门外路边停车位已停满了前来采摘的市民游客的车辆。

  “这么大的桃,我都没见着,这一看就很甜”“15斤、20斤……”果园内,负责人万丹正忙着帮采摘的客人分装、上秤。

  南门分场位于海拔390米的高山处,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非常有利于种植桃树,尤其适合培育有机桃品种。正是看中了这里优渥的自然条件,2015年万丹来到南门分场,流转了300多亩荒地种植桃树。

  也正因为南门分场地处山区,早在十多年前,年轻人就都外出打工,只剩下老人孩子在家,土地无人耕种。如何既把土地利用上,又不破坏自然生态,林间种植的产业优势显著,“于是我们就引入这个桃园项目,同时也希望能给村民带来收入。”太平镇南门分场副书记李海根说。

  经过10多年的精心培育和宣传推广,目前世外桃源果园产出蜜桃、黄桃等品种水果,积累了一定人气。每年6月初开始,当果园内的桃子成熟,游客们三五成群地前来采摘。

  “我们是一家人带着小孩来摘桃子的,这里的桃子个大饱满,汁水很多。带孩子来体验采摘乐趣,实在是太快乐了!”市民吴女士说。

  “现在采摘游很受欢迎,光这一上午就大概有五六百人次来,桃子卖出去2000多斤了。”看着挂满枝头的桃子,万丹预估今年果园产量能达30万斤,线下采摘加上线上订购,销售额可超过600万元。为延长采摘季,果园还培育了不同季节的水果,比如5月的桑葚、6月至10的桃梨、9月的柿子。

  “通过发展种植产业,村集体每年可固定增收6万元。同时,桃园解决周边20余名农户就业,每年可为村民带来30余万元收入,村民还可以以土地或者小额信贷等方式入股,享受果园分红。”李海根介绍。

  如今,这样的产业图景,在湾里很常见。罗亭镇神农生态园的高标准大棚里,葡萄藤下挂着的果实青翠欲滴,工人们正忙着套袋,现场一片繁忙景象,大概一个月后就要迎来葡萄采摘高峰;梅岭镇立新村26.6余亩高山梯田绿色蔬菜基地、复耕涧壁135余亩高山梯田的水稻,发展出高山有机无公害蔬菜、水稻等“菜篮子”“米袋子”农产品产业;招贤镇乌井村和东源村引入食用菌品种“玉木耳”,亩产预计达四五千斤;在洗药湖管理处红星村,依靠山地、茶园套种青钱柳实现产业发展助农增收……

  从“沉睡”到“文旅+”

  湾里有着南昌城区“唯一”山地,全域森林覆盖率达73.27%,森林郁郁葱葱、群山延绵起伏。但过去因缺乏有效开发利用,许多山林资源处于闲置状态。

  如何“唤醒沉睡的山林”?

  夏日雨季的梅岭山间,吸引了城市人群来此静享自由与宁静。在洗药湖管理处卫东村,山腰上原先一栋村民家破败的杂物间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清新简单的小木屋。

  房前院子里的3顶遮阳棚已经全都被客人占据,他们闲坐雨中,品咖啡、望远山。

  “开业半年,经营已远超我们的预想。”咖啡店负责人李安没想到,一间开在山野中的咖啡店可以如此受欢迎,今年以来周末每天能有200多人次客流,节假日期间最多的一天达到3000人次。他说,今年以来,周边陆续开出三四家山野咖啡馆,人气都很旺。

  依托山林资源,发展森林经济不能单纯靠种植采摘,要在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发展康养旅游、山间旅游等产业。

  洪崖丹井,“豫章十景”之一,洪城之根、音律之源。相传乐祖伶伦在洪崖丹井汲水炼丹、断竹制乐,创制了十二律,使梅岭成为中国古典音律的发祥地。从华夏音律起源出发,湾里连续多年举办江西地区最大规模的露天音乐节——伶伦音乐节,每场吸引4万余来自全国各地的音乐爱好者;中秋云端音乐会、磨盘山美乐会等假期音乐活动,建设AI乐道、音乐博物馆、音乐科技馆、音乐主题街区等多样“音乐+”文旅业态。

  今年5月22日至23日,2025年江西省户外运动和体育产业发展大会在湾里举办,吸引近6000名全国户外运动学界专家、行业精英及户外运动爱好者齐聚湾里,展示了“一小时即达”的户外生活圈。

  像这样“出圈”的文旅活动,湾里还有很多。

  作为“南昌城市中央公园”,层峦叠翠的梅岭山脉与隽秀奇特的自然风光交织成画,吸引都市人争相奔赴,形成露营、骑行、徒步、餐饮等户外消费新蓝海。

  从“小而散”到“串成链”

  山区发展森林经济有优势,但也受复杂地形和碎片化土地的影响,产业呈现“小而散”的形态,一度成为制约森林产业发展的瓶颈。

  如何形成规模效应?

  通过打造体系健全、特色鲜明、项目多样的旅游路线及研学品牌,推动度假景点、休闲农业企业、民宿等经营主体建设,实现产业串珠成链、连点成片。

  在太平镇的太平如意谷湾里研学基地,虽然天气炎热,依然有不少孩子在基地内欢乐奔跑。铁皮石斛种植大棚内,一朵朵淡黄色的小花在青翠的枝头上竞相绽放。

  走进基地记者看到,露营休闲区、中草药种植区、森林剧场等休闲项目丰富多样,占地300余亩。

  但最初这里只是一个铁皮石斛种植基地,占地只有10余亩。基地技术员张华盼告诉记者,随着梅岭生态旅游的火爆,周边瓜果采摘、露营民宿和农家乐等越来越多,基地在深耕中草药种植的同时,通过与朴心生态园、枫林村高山油茶基地、南门分场世外桃源、荷田摄影基地等景点联动,“让游客有更丰富的旅游体验,让更多游客留下来、来了还想再来。”

  据了解,近年来太平镇充分发挥资金效益,促进农文旅融合,通过申报衔接资金项目,修缮太平村至江下自然村道路,完善道路渠道护坡、安全护栏等基础设施,推动辖区内分散景点联动发展,提升研学旅游资源共享效益。

  张华盼介绍,2024年,铁皮石斛研学基地和朴心生态园共接待研学活动80余批次,接待量近两万人次,综合收入200余万元,带动农户就近就业14人,合计增收15万元,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17.3万元。

  为将一个个分散在山林、幽谷、沃野、溪流的项目串点成线,近年来,湾里一方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线路网,尤其是即将建成运行的梅岭云端景区索道,方便游客出行;同时发布全域旅游手绘地图,设计精品旅游路线,串联起历史人文景观、自然风光、田园风景等40余个打卡点。

  如今,散落在湾里绿水青山间的度假农庄、运动休闲基地、果蔬采摘基地等各类乡村旅游新业态,形象诠释了“一步一景、一村一画”。

  

  (压题图:掩映在山林间的湾里民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南昌日报社
Copyright © right 南昌日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财经纵横
   第04版:国内国际
   第05版:都市广角
   第06版:民生联播
   第07版:今日关注
   第08版:文化体育
南昌以“硬核”举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叠翠云雾间的“金山银山”
红谷滩区精准服务留创企业打造人才发展沃土
从“水果刺客”到“水果自由” 国产化浪潮下的平民盛宴
昌南大桥建设迎来阶段性节点新突破
南昌日报财经纵横03叠翠云雾间的“金山银山” 2025-06-10 2 2025年06月10日 星期二